警惕儿童排铅保健食品的忽悠攻势

中国医药报 2009-08-20

□艾南

消费者不难发现,如今市场上排铅保健食品林林总总。不仅在市场内,走在路上冷不防会有人塞给你一张花花绿绿的广告宣传纸,上面“隆重推出”高科技排铅保健食品。如今的排铅保健食品还与“白大褂”挂上了钩,在“科学”和“义诊”光环下的排铅保健食品红红火火。

为了让家长们自觉自愿地从口袋里掏出钱来,很多排铅保健品在宣传炒作中往往给所谓的儿童“铅中毒”列出十几条症状,如“抵抗力下降、吃饭不香、腹痛、贫血、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中国儿童十有八九“铅中毒”,只有服用排铅保健食品后才能保健康。

为了在众多排铅保健食品中使自己的产品能更具吸引力,有些穿上了“国字号”的外衣,有的产品标有“中国某某科学研究会特别推荐产品”、“荣获中国某某科技创新奖”、“中国某某用品委员会指定消费品”等字样。而一些披着“白大褂”外衣的所谓“权威”人士,更是风风火火地开展“义诊”,进行“公益性”的“免费测试”,然后煞有介事地拿出检测报告,向你提议孩子必须服用某某牌子的排铅保健食品,而且还要服用3个疗程以上。更有甚者,开展“买三送一”等种种酬宾活动。

谈铅不必色变 排铅一般不需药物

难道当今儿童铅中毒如此普遍?不吃保健食品排铅后果十分严重?

医生表示,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人体内理想的血铅浓度为零。然而,铅又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金属元素,并且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人体中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量的铅。儿童之所以更容易引起铅中毒,是因为铅及其化合物可以通过人体的呼吸道与胃肠道被吸收,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造成健康损害。

由于儿童确实比成人容易吸收铅,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大小小的排铅门诊和名目繁多的排铅保健食品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全国各地冒了出来。令人遗憾的是,排铅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些昧着良心的医生和披着“白大褂”冒充医生的业务员,用虚高的铅指标吓住消费者,让消费者自愿上钩。在机械行业工作的李先生抱怨说,他前不久在一家检测机构免费为其读幼儿园的儿子做了一次测试,测试说孩子体内铅含量超标,然后提供了一个价值近千元的排铅保健食品“菜单”。细心的李先生并没有急着去买这些保健食品,而是让儿子到医院儿科作了一次铅含量检测,结果发现儿子铅含量并不像这家检测机构所说的那样高,也不需要服用排铅保健食品。李先生感叹:“差一点上当受骗,把一个月的工资白浪费了。”

其实,并不像“白大褂”们所说的中国儿童十有八九“铅中毒”,也并不需要“谈铅色变”,非得排铅不可。医生说:“由于铅在儿童血液中的半衰期为1个月左右,从理论上讲,对于轻中度铅中毒儿童,只要切断铅进入体内的途径,防止进一步接触和吸收铅,在理想状态下,一个月后患儿的血铅水平将减少一半;两个月后将只有原来的25%,而不需要用任何药物。”

非国字号冒充国字号 拉大旗做虎皮

对于某些自称高科技产品或打着“国字号”旗号的产品,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有的“国字号”机构根本子虚乌有。如一个印有“中国某某用品委员会指定消费品”等字样的产品,若消费者按图索骥,根本找不到这个单位;还有“中国某某研究会推荐产品”,实际上是花钱买来的“国字号”。由此可见,那些排铅保健食品是在拉大旗做虎皮。

如今排铅保健食品满天飞,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到2006年11月份,我国共批准保健食品9309种,促进排铅的产品共有40种左右,所占比例非常小,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排铅类药物或保健食品未经有关监管部门审批。一些排铅保健食品只不过是利用花言巧语打着“擦边球”,利用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或出钱在媒体上开展广告攻势,愚弄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一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排铅保健食品满天飞的现象呢?明显是保健食品市场背后巨大的商业利润在支撑。如今,除了有的排铅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值得怀疑外,一些排铅保健食品的价格也高得惊人。事实上,有些所谓的排铅保健食品成本只有价格的10%左右,因此一些商家千方百计的推销自己的产品。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为数不多的排铅保健食品确有保健作用,经得起市场风风雨雨的洗礼,大多数产品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五年一个轮回,反正“治不了病也吃不死人”,因此到市场覆盖差不多时,便销声匿迹。当消费者对这个产品保健功能产生怀疑时,产品早已“寿终正寝”,改头换面后的“新生”产品混迹江湖开始新的“旅途”,而被蒙骗的只有消费者,孩子家长。

正确对待儿童排铅 理性消费

医生提醒家长,时下排铅保健食品炒作宣传火爆,千万不要被有些所谓“公益性”检测搞得晕头转向,应该到正规医院去为孩子诊断,得出正确结论。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正确对待儿童排铅解毒》消费警示中指出:“家长的担忧被一些不法商家和无证行医摊点所利用。他们利用一些家长的‘铅恐慌’心理,刻意夸大儿童铅中毒的情形,强调各种‘排铅’保健品的功效,同时巧设‘专家’免费检查,以种种‘理由’推销保健品。”

由于我国是生产和使用铅的大国,环境中的铅污染非常严重,儿童铅中毒的防治确实引人关注,其中也蕴涵了巨大的商机。排铅保健品不是万能药,其疗效有限,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如果不做科学的检验就乱吃排铅保健品,结果反而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即使要购买排铅保健食品,也应注意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首先要注意产品是否有“蓝帽子”标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允许申报的保健食品的范围涵盖了27种功能,“促进排铅”是其中一项,按照有关规定,保健品外包装上必须标有天蓝色保健品食品标志(俗称“蓝帽子”),不仅如此,保健品广告也必须附上明显蓝色保健食品标志。而非保健品擅自使用“蓝帽子”的,属于违法行为。其次要看清楚产品外包装上是否有“排铅”两个字,因为仅凭宣传资料或营业员口述排铅作用是不够的,必须要看到其产品包装上标“具有排铅功效”字样,因为假的排铅保健食品是不敢在外包装上标明排铅作用的。

编辑提醒: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更何况,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正是这样的原因,商家纷纷把眼光瞄准了儿童保健食品,而排铅保健食品则是其中的领跑者。受广告影响,许多家长购买大量保健营养品或饮料给孩子吃,希望他们身体健康,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保健食品并非人人皆宜。对某些幼儿来说,适当服用保健营养品有利于改善食欲,强身健体;但大量服用保健营养品,尤其是甜食占多数的保健食品,就会养成一种不平衡的饮食习惯,影响正常均衡饮食中营养物质的摄入,不可能全面地得到长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甚至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