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各方关系形成合力 推进中医药工作上台阶

中国中医药报 2010-01-20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才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创新思路,充分发挥省级中医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获得省人大、省政府的立法支持和保障;协调与财政部门、发改委的关系,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协调与人事、教育部门的关系,全方位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协调与人事、科技部门的关系,全力打造中医科学技术研发系统,使黑龙江中医药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近年来,特别是在国务院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充分发挥省级中医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积极协调与中医药事业相关的各个部门,创新发展理念,使黑龙江中医药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协调与人大、政府关系,获法律政策保障

积极赢得省人大的支持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于2008年底重新颁布了《黑龙江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把中医药扶持政策用法律条文的方式固定下来。特别是针对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明确了解决方法。一系列法律条文,为全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协调省政府相关部门落实《若干意见》 根据意见精神,省财政在连续3年保持中医事业费30%以上增长的同时,专门在2009年的财政预算中增加了500万元,用于改善县级中医医院的诊疗环境。省人事厅则在事业单位改革、编制冻结的大环境下,专门为扩建后增设床位的三所省级中医医院,增加了260个编制。

增加中医管理局职能 黑龙江省政府将省中医管理局更名为中医药管理局,并增加了“中药资源的调查、保护、开发以及合理利用”、“承担中药产业政策、产业规划的相关工作”和“制定并执行中药基本药物政策”三项全新的职能。

协调与发改、财政关系,抓服务体系建设

只有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全力加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搞好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建设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紧紧抓住全国2000所县级医院建设的契机,与发改委、卫生部门协调,争取“一次投入,两院改善,扶持中医政策充分体现”。鼓励建县中医医院,这一举措将使黑龙江省65个县中医医院在全国2000所县级医院建设周期内全部达标。全省13所地市级中医医院在全部赢得国家支持资金基础上,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协调省市政府足额配套,全部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如大庆市政府配套2.7亿元新建了市中医医院,目前已投入使用。省级4所中医医疗机构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投入1亿元,省政府配套2.5亿元,已全部到位,今年将破土动工。

逐步完善基层中医机构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协调省目标考评办公室,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室)的中药应用均应达到85%的目标,列入了省委、省政府对地市的目标考评,促进了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的建立。特别是与卫生厅协调,将中医药建设纳入农村卫生的“三网四化”建设中,并在新农合中给予了中医药优惠的报销政策。

在公共卫生中发挥中医药作用 2009年两次较大的传染病流行,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春季,手足口病流行,七台河市一度出现了死亡病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组织医疗队奔赴七台河,与当地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广泛宣传防治手足口病的知识,并大量应用中草药进行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再没有发生死亡病例。当甲流在龙江肆虐时,省中医研究院研制了清瘟解毒煎剂,并协调省传染病院全程参与了对155名确诊病例的治疗。面对甲流重症患者,省中医药管理局号召全省中医工作者“找药、找道、找法”探索治疗措施。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应用中药灌肠疗法,治愈了数十例重症肺炎患者。

协调与人事、教育关系,抓人才队伍素质

培养省级名中医 2008年与省人事厅、卫生厅联合评选了第三批83名黑龙江省名中医。2009年又与省人事厅联合开展了中医师承教育。为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联合下发了《黑龙江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意见》,计划在全省每期遴选30名老中医药专家,为每人配备两名继承人,每3年为一个继承带教周期到“十二五”末,完成百名老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培养乡镇中医人员 与省人事厅联合举办了四期共计500人的乡镇中医学徒班。学徒班在乡镇遴选25岁以下、具高中学历的学员参加,一个学习周期为3年。考核出徒后,由省人事厅责成当地人事局安排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目前这500名学员有95%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并且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真正实现了回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培养目的。

开展农村中医学历教育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与教育部门协调举办了农村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现已招收学员3000人,毕业1200人。目前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又与省教育厅联合制发文件,对已取得中专学历的乡村医生再进行中医专科教育。

推行村医拜师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协调各市县中医医院,全面推行村医向市县中医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拜师,发挥上级医院和高职称人员的传帮带作用,提升最基层中医药队伍的水平。计划用5年时间,为全省每个行政村培养一名中医师承学员。2009年8月18日在齐市举办了千名中医拜师大会。

全面提升县级中医院中医人员素质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分期分批为每县培养了5名专科业务人员,共培训300人,这些人员在各县中医医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还在全省县级以上中医医院中开展了“读经典,做临床”活动,督促在职中医人员学习以四大经典为代表的中医经典理论著作,自觉指导临床实践。

协调与人事、科技关系,抓科研能力建设

建立重点学科 在省人事厅建设重点学科之初,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就协调关系,开始建立中医药重点学科。先后建设省级重点学科42个,建立了省局级重点学科20个。在省局重点学科中产生了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在最近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审中,黑龙江省有15个重点学科榜上有名,走在了全国前列。

建立科研机构 借助省科技厅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黑龙江省成立了省中医药研究院、省中医精神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省中药材GAP种植研究中心、省中药萃取研究中心、省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十余个,已建成省级以上中医药重点实验室20余个。特别是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经科技厅批准成立了中药多途径给药技术服务平台,获1000万元资助;经省科技厅推荐,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了中药研发技术服务平台,获2500万资助。

设立奖励专项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征得省科技厅的同意,设立了“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每年评审一次,吸引更多的中医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黑龙江省诸多重大科研课题正是从这个奖励起步,取得了更大的荣誉。在“十一五”期间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71项。申请到国家973计划项目4项,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0项。(本报记者 常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