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

中国中医药报 2010-01-29

本报讯 (记者柴 玉)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日前落户上海,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更多的机遇。

去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我国提案,成立了传统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代号TC249,并由我国承担秘书处工作,秘书处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负责指导和管理。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日前召开的中医药标准化国际研讨会上指出,TC249的成立说明了国际标准组织对传统医药标准化特别是中医药标准化的认同和期待,是国际传统医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他说,中医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经验、理论和技术,在世界许多国家不同程度推广、应用和发展,具有国际广泛性的传统医学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将积极支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

“由中国上海承担秘书处工作是国家标准化发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掘中医药学宝贵财富、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推动中医药国际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上海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沈远东教授表示,“我国将更积极有为地开展中医、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据专家介绍,随着传统医药巨大的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日益显现,中医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中医药标准化的国际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家纷纷开展了传统医药标准的研究制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争取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某种意义上,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是“自主”还是“依附”,决定了我国中医药国际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为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措施。目前,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发布了包括《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等27项中医药国家标准和209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同时,我国积极参与传统医学领域国际标准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经穴部位》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传统医学部分的编制。

国内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去年有9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74项标准项目纳入《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年~2013年发展规划》。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中医、中药、针灸、中药材种子(种苗)4个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的工作任务中要求,进一步抓好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加快中医药标准体系的构建。继续做好中医药名词术语、服务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推进中医各科常见病证诊疗指南和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研究制订,力争今年完成100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基地,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