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解发展难题

中国中医药报 2010-08-25

□ 唐长冬 仲耸 山东省济宁市卫生局

为在深化医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济宁市卫生局坚持围绕医改抓中医,利用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医改过程出现的难题,力争抓住医改这一难得机遇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保障机制创新,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在召开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后,我市抢抓医改发展机遇,先后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调整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通知》等文件,在医保、新农合政策中对中医药服务提高报销比例。其中,医保对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药监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不设自付比例,予以100%报销的医保调整政策在国内尚属首次。

新农合对于门诊和住院治疗全部使用针灸、推拿、拔罐、牵引等纯中医技术和方法治疗者取消起付线,并确定90%的报销比例,政策优惠幅度在全省也属前列。

通过医疗保障机制的改革创新,让群众自负医药费用逐步降低,中医药服务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在缓解群众看病贵、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医药费用、节约了医疗保障资金的使用支出,大大降低了医改成本。

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按照我市医改总目标要求,中医药工作从建章立制入手,坚持“定思路,抓规划;定标准、抓准入;定目标、抓进度;定任务、抓落实;定项目、抓考核”的“五定、五抓”管理机制,提高了中医医院运行效率,使全市中医药工作取得显著变化。市卫生局通过中医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使每所中医医院都能切合自身实际,制订近期、远期发展规划,确保中医药事业分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市卫生局严格执行中医医疗机构及执业医师的准入和考核管理,依法行政、依法执业、严格标准、严把准入,确保了中医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进步。通过“定项目、定目标、定任务”,我市初步建立起中医医院计划管理、绩效管理的新型管理机制,在建立健全中医医院法人负责制度的前提下,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按照年度确立工作重点任务,将工作任务具体细化分解到办结时限、责任科室、责任人,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的工作落实机制,进一步激发了中医医院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大大减轻了医院运行成本、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获得了基层单位的广泛欢迎。

评价机制创新,科学量化绩效水平

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联合出台了《济宁市中医医院综合评价考核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中医医院综合评估机制,有效推动我市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

中医医院的综合评价考核以市、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为主体,由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制定《济宁市中医医院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并负责组织管理考核评价。考核内容涵盖了中医医院的基础建设、内涵建设、财务管理、医院管理、中医药文化建设等内容。在加强中医医院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的同时,使我市中医医院级别评审实行年度管理,逐步实现了对公立中医医院从宏观管理向绩效量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了从中医医院单纯级别评审认定向医院管理与发展综合评价的转变。

补偿机制创新,提升政府投入产出效能

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在完成当前医改重点工作任务的同时,有效地将中医医院综合管理与改革政府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探索相结合,为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为破解公立医院改革投入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我市在对中医医院的综合评价中积极运用财政杠杆的市场导向作用,将中医医院年度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市、县级财政部门编制下年度经费预算的依据,由财政部门按照考核结果确定得分等级,并按等级核定财政差额补助增长比例。使政府对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