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文化建设贵在练内功
中国中医药报 2010-11-04
本报记者 周颖
核心观点: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名医照片悬挂之后
营造“名医在我身边、名医给我看病”的氛围和“我是名医、我要成为名医”的环境
走进北京中医医院的“职工之家”,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两边墙壁上的大幅名医照片。赵炳南、关幼波、贺普仁、陈彤云等30多位中医名家,神态各异,表情不一。他们或沉思,或远眺,或凝视,显示出名老中医的个性特征和气质品格,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深厚底蕴。
“宣传一代名医,发挥特色优势,就是反映医院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方向,也是向社会推出自己的运营模式和服务品牌。”该院党委书记陈誩这样认为。
建院之初,该院汇集的北京名老中医,纷纷将自己多年的验方、祖传秘方无偿地捐献给医院,使医院无论在中医临床,还是在中医药特色制剂方面,都始终保持着浓郁的中医特色和技术优势。
“这些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为此,医院特地聘请中国照相馆的技术人员,根据专家的不同性格和气质,设计、拍摄出不同风格的照片。
照片悬挂之后,引来的不仅是赞叹与仰慕,还感动和激励了大家。老中医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新一代是比学赶超,奋发向上;一个宣扬名医、崇尚名医的文化氛围在医院形成。
2004年,医院又以“仁术勤和”为院训,重新提炼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理念,注重宣传名医名家的师徒延续和传承脉络。在门诊大厅、走廊、病房,在网站、媒体、文化墙,名医画像、名医警句随处可见;一个个名家研究室、名医工作站相继成立,一批批国家名老中医对外宣传规划分别推出,一位位年轻中医走上银屏。他们讲经验,讲特色,讲养生,树立中医形象,弘扬中医文化。同时,在北京地区率先开设了由老中医专家挂牌的特色门诊、特惠门诊和特需门诊,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名医在我身边、名医给我看病。”患者这样说;“学我、似我、超我。”老中医这样认为;“我不断努力,要成为名医。”青年中医满怀信念。培养、选拔、引进和任用新名医的工作,医院正在一步步推进。今年,该院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邮票”护士的来历
大医精诚不仅体现在个人内在修炼中,还要体现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上
“你们这些‘邮票’护士比儿女都强,回头我把户口迁到这来吧。”这是一位出院老人对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护士长赵国敏说的一番话。
老人为何称她为“邮票”护士?原来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个冬天的中午,皮肤科病房来了个特殊患者。他穿着与众不同,里里外外裹得像个“套中人”。尽管如此,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股腥臭味还是立即弥漫了整个病区。正在楼道散步的病人个个掩住口鼻,迅速回到各自的房间,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
作为护士长的赵国敏急忙迎上前去,带领两位护士将这位患者扶到床边坐下。当脱掉他一层层的衣服时,赵国敏惊呆了!只见患者体无完肤,大大小小的疱疮遍布全身。不时流出脓血的疮面血肉模糊,并沾满了手纸和棉花。
她们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剥离,露出了红彤彤的疮面。随后进行清理、冲洗,逐一抽脓,每个疮面贴上一个药纱。几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的全身贴满了几百张如同邮票大小的纱布。因此,老人叫这些姑娘“邮票”护士。
尽管是冬天,每次换药,赵国敏和两名护士弯腰弓背,一干就是3个小时。汗水顺着前胸后背流下,背肌僵硬,累得半天直不起腰来。
一个月后,老人要出院了。临行前,他拉着赵国敏的手不放,含着热泪说了开头的话。
从事护理工作29年的赵国敏,在2003年非典时任急诊科护士长,她始终冲在第一线,不幸感染了非典。高烧躺在病床上,她还惦念着患者,牵挂着战友。在火线入党后不久,她调到皮肤科,带领护理组荣获“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称号。今年,她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护士”。
“用爱心和智慧守护生命。”这不仅是赵国敏一个人的诺言和行为,而是所有北京中医医院人的心声和举动。把“大医精诚”化成医务人员的日常行为和习惯,把表象文化、制度文化变成精神文化,落实在服务态度和言行举止等细微之处。这是该院狠抓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所在。
《舞韵太极》舞动京城
丰富文化活动,突出活动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日常性,推进医院和谐文化构建
2007年,北京世纪坛前,“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正在这里启动。伴随着悠扬的乐声,北京中医医院职工表演的《舞韵太极》,姿态优美、动作柔和,赢得观众们的一阵阵掌声。特别是他们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舞蹈,反映了强身健体的中医养生文化,体现了中医人积极进取、团结协作、不断创新的团队精神。
该院工会主席蔡念宁介绍,太极拳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她融汇和汲取了传统文化的营养,形成了圆的特点,体现阴阳的平衡、互根、消长、运动和无休止。在《舞韵太极》的动作编排上,将太极拳、太极剑、古典舞巧妙结合起来,一招一式都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同时设计出黑白相间的太极演出服,寓意着中医、太极同根同源、世代传承。还通过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慢制动、以力小胜力大的运动方式和变化手段,引导气血运于周身,以养生健体。此外,按照“动—静—动”的特点,组合成个人、集体等不同的动作造型,以反映中医的不同流派和学术特点,以及新一代中医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
表演队由24人组成,包括医、药、护、技人员等。多年来,演员们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常常利用双休日进行排练,多次在全市卫生系统、中医系统大型活动时进行表演,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该院还将戏剧、武术、书法与中医药结合起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吸引广大员工参与,既展示和传承了传统文化,也提高了医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