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才培养方法值得借鉴

中国中医药报 2010-11-11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生教授邓铁涛教授曾经透露过一个令人担忧的数据:我国西医医生约有175万,中医医生只有27万,且其中仅有三分之一的中医医生应用中医方法治病救人。目前我国培养的中医专业毕业生十个有八个转行,形势严峻。中医和西医在国内的发展不均衡可见一斑。

笔者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问题访问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解放军第302医院药学部临床药理研究室主任黄正明教授。

黄正明对于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教学,缺乏西医应用现代化教学思维和能力培养的力度,特别是沿袭了我国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黄正明介绍,美国斯坦福大学讲课时,学生听不懂或者有疑问都可以提问题,但在我国,课堂提问、讨论和互动的机会并不多,很多问题都是由学生课后讨论。殊不知课堂是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地方,课堂讨论和互动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思考。当然,这也涉及到目前我国的教学水平和方法不够理想的问题。

“专家好当教授难当,教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在西方,一个教授带领一个研究所,既教书育人又领导科研。我国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注重这部分能力的提高。西方为什么能培养出能力强,能出科研成果的人才?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另外,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人才的培养也要加强。”黄正明教授建议。

如上海市日前启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该培养制度将把上海应届医学毕业生中想留在当地医院的,分配到上海36家培养基地(医院),作为住院医师在临床岗位上轮转三年。这三年中,学生将不与医院签订用人协议,等培养结束后再找工作。此举是我国医学人才培养进程中的又一尝试。西医采用如此培养方式,中医能否效仿呢?

黄正明认为中医走此模式尚早,还需要较长的发展时限。中医需要熟记的内容很多,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大。西医虽然也有很多记忆的内容和要求,但是形势灵活、图文并茂,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丰富和生动。中医药的教学模式需要业内人士的共同研究和开拓。(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