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中药材生产的三点建议
中国中医药报 2010-11-19
□ 李洪军 山东省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
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来说,人们大多沿用传统的、单一品种的平面方式种植中药材。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而且严重浪费了光、热、雨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自然资源,使有限的土地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产值低,综合效益较差。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展,一些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先后研究并公开发表了有关高产高效套种模式的理论,但大多没有在大田实践中生产应用。特别是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因中药材生产不同于其它作物栽培,它是融药学、农学、作物栽培学、市场营销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作为新时代中药材的生产者,不但要确保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而且还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哪个品种已饱和,哪一品种还欠缺,尽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特别是要注重所产中药材的道地性,可谓“一方水土出一方药,地胜药灵”。这也是我国目前颁布并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主要的内容之一。
某品种在某个地区与某种作物间套种是成功的,但把此模式引用到其它地区不一定可行。因此,中药材生产不可借鉴某些理论性的研究成果,生搬硬套;要结合该品种的生长习性、适宜种植区域、当地的环境条件、市场的需求状态、自己的现实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安排适合于自身条件的立体间作套种模式,以达到增产增效,保证市场供应的目的。
据笔者调查,目前我国大多中药材种植者是从其它种植业转行而来,不具备生产中药材的技术条件,甚至连作物品种是那属、那科都不清楚。有的虽聘请某中医药大学的老师进行技术指导,但他们多数长于理论,缺少实践;在生产操作中出现问题也不能马上采取措施,就地解决。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安排种植品种和模式,实行规范化生产,在生产中随时解决技术难题是中药材生产的大势所趋。
笔者认为,要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当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是环境条件。空气质量标准:根据中药材“GAP”对大气质量的基本要求,一般均应远离城镇及污染区,大气质量较好且相对稳定。在基地的上风方向区域内,要求无大量工业废气污染源;要求基地区域内气流相对稳定。灌溉水质量标准:水源是影响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源一旦被污染,即使在生产中采取任何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也无济于事。其具体要求是,水资源丰富,水质质量相对稳定,水质基本达到二级饮用水标准。
二是土壤条件。根据中药材“GAP”规范化生产对土壤质量的基本要求,其土壤耕作层内无重金属离子和倾倒物,如汞、镉、铅、铜、锌等。土壤中的“六六六、滴滴涕”等的残留物较少;PH值适中,土壤即不粘重,又不过轻,宜选壤土或砂壤土,且土壤中碎石、废杂物含量少,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地平整,地下水位较低,不积水,便于排灌。
三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目前适于我国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500多种。有些品种生长期较短、管理粗放,如薏苡、板蓝根、丹参、地黄、白芷等;有些品种生长期较长,效益较高,如牡丹、芍药、杜仲等;还有一次栽植,多年收益的品种,如金银花、山茱萸等;在种植前应合理规划、搭配。
另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在中药材生产操作过程中,有的品种可以全机械化作业,如薏苡、决明子等品种。大部分品种可半机械化操作,如丹参、地黄、白芷、牡丹、芍药等。实施机械化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劳动强度和用工,加快了生产速度,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