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不是考核人才的金标准
中国中医药报 2010-11-22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以论文为重要的人才考核指标,虽长期为人诟病,但并没有动摇它的核心地位。职称晋升要看论文,成果申报、鉴定、评奖要看论文,研究生毕业要看论文,各种优秀人才选拔也要看论文,论文几乎是万能的。
通过学术论文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却看不出其业绩和经验水平。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过分强调论文的作用,会误导大家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论文而轻临床。
论文的价值在于传播新的学术认识、新的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过分强调论文数量,还会导致论文质量下降,助长粗制滥造之风,形成中医学术的虚假繁荣。
论文只是科研的一部分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载体,通过论文形式将科研成果加以发表,并由此获得成果的所有权。但是,科研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和艰苦的过程,作为载体,论文只是科研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我们过分强调论文的价值,就有可能忽视科研的过程,忽视中医药真正的发展。
中医科研成果的申报和鉴定需要论文的支持,但不是必需和唯一的,重要的是科研本身的科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技术发明的先进性和它的应用价值等,这应当是科研考查的核心。有些成果可能因为时间或其他原因没有发表论文,我们就能因此而否定它吗?而有些项目可能会产出相当数量的论文,能因此肯定它的学术价值很高吗?
由于过分依赖论文的作用,有些中医药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便因其论文发表的数量而忽视对项目本身的严格审查,使一些价值不大的项目获得通过。为什么中医科研成果年年硕果累累,而真正被临床推广应用的则寥寥无几?这需要我们深思。
据科研情报部门统计,我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可以排在世界前几位,而能被世界引用的论文数量则不多,被引用率极低。这说明,论文再多也不能代表科研本身。
人才不能仅用论文说话
无论职称晋升、优秀人才选拔,还是研究生毕业都要看论文,论文成为了人才的一面镜子,是不是人才,似乎通过论文即可判断。
论文可以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但只用论文说话则难以反映人才的全貌。
在中医界,人才是多方面的,有科研人才,有教学人才;有理论研究人才,有临床研究人才,判断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统一以论文为标准是不科学的。从事科研和理论研究,论文可以反映其主要方面,而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方法的运用和经验积累是重要的,如果也仅从论文考查其能力和水平就难以窥其全貌。
更为有害的是,把不同专业的人员放在一起,在晋升和人才选拔上用同一论文标准去要求和考查,结果使一些中医人才因受到不公待遇而极大挫伤积极性。
中医临床家不是作家
据说,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中医师,一年中竟发表数十篇论文,在晋升时论文得分遥遥领先于一些年长工作者,而其临床能力则是平平。
临床家不是作家,如果临床家也主要通过论文来考查,必然将临床医生都培养成为中医作家。近年来中医论文的数量在激增,而论文的质量非但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出现粗制滥造和造假剽窃现象。
临床家重在考查临床,离开了临床就不是临床家。笔者曾经提出“别用科学家标准评价名医”的观点,就是建议主管部门在临床家和名医的培养上,要突出临床第一的原则。不要制定一些妨碍临床家发展的条条框框,不要让论文和科研成为临床家的负担,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发展。
从国家到地方,几乎年年都有一批名医涌现,从数量上看并不少,少的是能被老百姓真正认可的名医。这说明我们在名医培养的标准和模式上还需要反思和修正。
总之,论文不是万能的。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论文可以作为人才考查的一个方面,不应成为一切人才评价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