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异常、经量异常、和经期并发其他症状等。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崩漏,闭经,痛经,经间期出血,经前期紧张症等等。其病因病机也复杂多样,月经异常是妇女机体受病的反映,是脏腑、气血和冲任二脉功能失调的反映。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女子属阴,以血为主,故女科治法,首重调经。”。

1、益气养血,扩充经源

女子月经正常来潮,与气血的盛衰密切相关。气血充实,血海满盈,则经水自调,按月来潮。反之,血海不充,经源缺乏,就会出现经水量少而色淡,排血时间缩短,月经逾期不至,甚至经闭不行等症状。《景岳全书》有“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在女子则上化为乳汁,下为月水。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有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女子之病,当以经血为先。”和“唯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然气血之化由于水谷,水谷盛则血气亦盛,水谷衰则血气亦衰。”的论述。

气血虚损这一病机变化在月经失调疾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经水源于水谷精气,生化于脾,藏受于肝,施泄于肾。脏腑安和,血海充盈,经水自调。遇到闭经、月经后期、经量减少等月经失调病人,首先应询其有无失血、耗伤气血之病史,辨其有无脾胃损伤、气血化源不足之症候。禀赋不足,幼年经水过多致失血;生产、人流等手术致冲任受损、气血受损而匮乏;脾胃素虚,健运失职或情怀不遂,肝郁犯脾致气血乏源,都能导致冲脉空虚,血海不满而月经失调。对此类经闭、经少、经事逾期不行者,其治疗不宜见涩而用攻破之药,应以充养经源为治本之道,气血得养,经源得以扩充,月水自通。如《丹溪心法》所云之:“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者补之,涩者濡之。”临床常可用“参芪四物汤”益气补血。然气血生化,由于水谷,水谷盛则气血也盛,水谷衰则气血也衰。水谷旺盛又赖脾胃之健运,对此类病人,犹重调理脾胃之功能,黄芪四物汤方中加用健脾和胃的淮山药、陈皮、山楂六曲、木香等,待气血充足之时,方予通经活血以催经,始能获效。

2、重视肝肾,调整周期

《内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寓元阳,主生殖。女子的天癸来源于肾气,肾气盛,天癸至,月经能按月如期来潮。又有”经病之由,其本在肾“之说。“经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枯。”(《医学正传》)。青春少女如肾气虚弱,癸水不足,则冲任失养,难以按月催动月汛,月经失调,周期紊乱。成年妇女如肾阴亏损,则月经量少、延期甚或闭经。肝为藏血之脏,与冲任血海有关。其性喜条达,主疏泄,主情志。月经的正常来潮,与肝气的条达疏畅,肝血的充足有密切的关系。肝气郁结,冲任二脉疏泄失常,可致经乱,经来断续,先后无定。肝血虚少,血海不充,则经来量少,经候衍期,甚至经行闭止。

肝肾在月经周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经水盈亏满溢是一个动静平衡的过程,调经之法应有经前、经间、经期、经后之别,注重调补肝肾在调整月经周期中的作用。治疗常分阶段,即分期治疗,以调整月经周期。各期都围绕补益肝肾,调整肝肾功能为治:1、经后期。此期因经血刚净,阴血去,肾气偏虚,患者常血海空虚,胞宫在肾气作用下要行使“藏精而不泻”之功能,则着重补益肝肾,以顾其本,为姻韫之时打下物质基础,为下次行经提供经源,故本期宜补益肝肾或合健脾益气,以补气养血为主。2、经间期。此期血海渐盈,肾气渐充,卵泡已趋成熟,应加强温阳助孕之力,加用仙灵脾、石楠叶、鹿角粉、紫石英等温肾助阳药促其顺利排卵。3、经前期。为调经佳期,月经不调者着重调经,月经正常者则以滋阴护阳为原则如经前患者肝气偏旺时,治应疏肝理气调经;肝火偏亢者,治应益肾平肝清热;4、月经期。则以通经、调经,改善经期症状为主。

3、祛瘀通络,调经大法

人体之血气,运行于脉道之中,环流不休,以奉养全身,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谓:“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女子以血为用,《校注妇人良方》说“血气宜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说明妇女的月经、胎孕等生理功能,更与血气流畅关系密切。而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是妇女疾病,尤其是月经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如肝气郁结,气滞脉络,血行受阻;或气郁而化热,灼伤脉络,血溢出于脉外;或经期感寒,寒凝胞宫,经血失畅;或气虚乏力,无以推动血行,血滞成瘀;或血室未净,误犯房事,热瘀互结等等,均可导致崩漏绵延、痛经、闭经等月经不调。

治疗月经病常用的还有血分药,除了以四物汤、丹参为调经主方外,临证根据病因病机变化加减、变通。如对于崩漏绵延日久之症,必有内瘀,治当祛瘀澄源,方可止血塞流。药用四物、丹参,加炮姜炭、熟大黄炭等药。熟大黄炭清热凉血,祛瘀致新,引血归经。炮姜炭去恶生新,温经止血。一寒一热,亦走亦守,攻补兼施。对瘀血内阻,经行不畅之痛经,加生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等,蒲黄五灵脂祛瘀止痛,乳香辛温香窜,活血祛瘀,调气止痛,没药活血祛瘀定痛。对血滞经闭者,常加三棱、莪术,破血行气,痛经散瘀。对原发性痛经、膜性痛经患者,加血竭粉、三七粉使蜕膜消散、止血、行瘀、而止痛。对挟肝郁气滞,冲任脉络不疏者,加柴胡、延胡索、香附、川楝子、川牛膝等理气行滞,疏通经络。对经期房纬不慎,湿热侵入胞宫,热瘀交结,漏血绵延不止者,加蒲公英、地丁草等活血散瘀,化湿清热。寒凝经脉而痛经者,加艾叶、小茴香温经散寒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