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案一、病案号:832145 姓名:陈×× 女 70岁
主诉:形寒肢冷加重二月
初诊:98年7月22日
现病史:患者形寒肢冷,喜晒太阳已有多年,加剧二月,两脚及背部更冷,头晕伴两脚抽筋,胸闷气急,头重如压、目睁不开,有高血压史。
检查:四肢欠温,皮色如常,呼吸稍促,BP:140/100mmHg,T:37℃。
舌象:舌红、苔薄 脉象:脉细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及胸片无异常。
辨证分析: 营卫不和、气血失调
治则治法: 温补肾阳,调和营卫
药方: 方以桂枝汤出入
川桂枝4.5g 赤芍、白芍(各)10g 炙甘草4.5g 大红枣10g 天麻10g 生地、熟地(各)10g 血木瓜10g 紫丹参10g 益母草10g 豨签草10g 防风、防己(各)10g 牛膝10g 7帖
中医诊断:(证型)畏寒(肾阳虚)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医嘱:注意保暖 增加营养和运动
二诊:98年7月29日,煎药后,怕风畏冷程度上较有减轻,夜尿多,前方中酌加壮肾阳之品。
原方加鹿角片10g 巴戟天10g 7帖
三诊:98年8月5日,上半身寒冷汗出已少,下半身尚冷、乏力,BP:130/80mmHg,再以益气扶阳、温血通脉。
黄芪30g 太子参15g 鹿角片10g 桂枝10g 白芍15g 炙甘草9g 大枣10g 炮附子10g 巴豆1g 牛膝10g 茯苓15g 7帖
三诊:98年8月12日,症减轻,再拟温阳通络,原方加鸡血藤15g 7帖
四诊:98年8月19日,症已减,气急心悸,午后足肿, 仍守原意。
黄芪30g 当归10g 川芎10g 川桂枝15g 赤芍、白芍(各)15g 鹿角片10g 炮附子10g 茯苓20g 炙甘草9g 牛膝10g 鸡血藤10g 红花9g 红枣10g 鹿含草15g 7帖
五诊:98年8月26日,恶冷减轻,心悸、夜尿多,舌红苔薄白,脉细,再投益气养阳通络之品。
苏子梗各10g 甜葶苈15g 炮附子10g 生地12g 黄精20g 玉竹10g 川桂枝10g 当归10g 菟丝子10g 炙甘草9g 血木瓜10g 赤茯苓20g 冬瓜皮10g 桑白皮12g 7帖
连服益气温阳通络之品1月,病愈,随访3月病未复发。
案二、病案号:268312 姓名:王×× 女 19岁
主诉:头痛经闭2月
初诊:97年6月24日
现病史:自诉头痛、经闭二个月余, 伴有低热、夜眠不佳心悸、腹胀痛、大便秘结,据称得之于洗澡受凉,近又适逢期中考试,精神紧张。
检查:神清,精神萎顿,BP:120/70mmHg,
舌象:舌质淡青 脉象:脉细濡涩
实验室检查:雌激素检查无异常。
辨证分析:寒邪内侵、气滞血阻
治则治法:治拟和阳通络,调理气血
药方:自拟方如下
桂枝4.5g 当归9g 泽兰9g 赤芍9g 香附9g 川牛膝9g 益母草9g 生铁落30g 生大黄6g 生甘草10g 3帖
中医诊断:(证型)头痛、经闭(瘀血阻滞)
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闭经
医嘱:调整情志,多食纤维素食品
二诊:97年6月27日,自服1剂后,腑气通畅,2剂后即经行,
诸症震减,前方去生大黄,继服3天以资巩固。
【按语】此例由于寒邪内袭,寒凝则气滞,血瘀的闭经,加之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致经闭不行,夜寐多扰,心悸、腹胀痛,舌质淡青,脉细濡涩等,本方是桂枝汤去大枣、甘草,酌加玉镇潜阳,通腑燥热药及活血调经品,共奏和阳通络,调理气血,安神通腑之功,使闭经得愈,大便复常。
案三、病案号:389758 姓名:顾×× 男 63岁
主诉:反复胸闷胸痛2年加重2月
初诊:97年3月13日
现病史:患者有冠心病史2年,近2月工作繁忙,左胸闷痛入夜加重,引肩背感,伴头晕乏力、气短。
检查:形体肥胖,面色不华。
舌象:舌淡紫 苔薄白 脉象:脉虚迟
实验室检查:EKG示:心肌缺血、甘油三酯3.0mmol/L 胆固醇6~8mmol/L。
辨证分析:劳伤心气、沉阳上占清阳之位,气血疏行失畅
治则治法:治拟强心通阳,利气活血
药方:自拟方如下
川桂枝10g 瓜蒌皮12g 炒薤白6g 姜半夏10g 青皮10g 生蒲黄包10g 五灵脂10g 延胡索12g 青木香12g 桃仁12g 地龙10g 丹参10g 广郁金10g 7帖
中医诊断:(证型)胸痹(瘀血阻滞型)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医嘱:避风寒,稳情绪
二诊:97年3月20日,左胸闷痛较减,发作间期延长,大便溏, 神倦乏力,脉细,舌淡红润,再拟补肾通阳,化瘀开窍和络。
川桂枝10g 杭白芍15g 仙灵脾10g 仙茅10g 知母10g 黄柏10g 菖蒲10g 远志9g 丹参15g 鸡血藤15g 桃仁10g 龙齿30g 萆(艹解)15g 车前子10g 7帖
三诊:97年3月27日,清晨步履活动时有胸部隐隐作痛,胃脘部饱胀感,脉虚弱,舌苔薄白,再拟通阳蠲阴,化瘀通络,理气止痛。
川桂枝10g 赤芍、白芍(各)15g 紫丹参30g 广郁金12g 当归10g 参三七(粉吞)4g 青木香10g 淡吴芋10g 檀香10g 瓜蒌皮12g 五灵脂(包)12g 生蒲黄(包)10g 茯苓12g 桃仁12g 红枣10g 制香附10g 14帖
四诊:97年4月10日,上方连服2周,左胸闷痛大减,腹部饱胀后缓解,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脉缓,苔薄腻,心脏损伤渐复,气血流行得畅,脾胃气机通畅,继以原法调理善后。
紫丹参30g 檀香10g 瓜蒌皮12g 薤白10g 失笑散(包)10g 炮附子10g 赤芍30g 川芎10g 桃仁12g 红花10g 当归10g 柴胡6g 青皮10g 枳壳10g 牛膝10g 炙甘草10g
【按语】本例患者形体肥胖、气短,时有胸闷痛,动则加重,胃脘饱胀,姚老辨证为饮食不常,脾有损伤,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阻脉络,则气滞血瘀,胸阳失展,而成胸痹,除用温心阳,消瘀血外,合用养阴滋阴理气之品,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获得良效。
案四、病案号:626931 姓名:顾×× 女 80岁
主诉:反复眩晕20年伴下肢浮肿半年
初诊:97年3月5日
现病史:高血压20年,经常眩晕,口干目糊,近半年伴二便不利,下肢浮肿。
检查:形体清瘦,两下肢浮肿。
舌象:舌尖红干,苔薄白 脉象:脉弦细
实验室检查:尿蛋白++
辨证分析:阴虚肝旺,气滞血瘀,湿痰阻痹,湿重气化不利
治则治法:治拟益肾健脾,行气利湿,通利二便。
药方:自拟方如下
生地、熟地(各)10g 首乌12g 枸杞子10g 白术15g 茯苓30g 汉防己20g 川椒目4.5g 桂枝4.5g 葶苈子20g 黄芪30g 车前草30g 陈葫芦30g 巴戟10g 7帖
中医诊断:眩晕、水肿(阴虚水阻)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水肿
医嘱:低盐饮食
二诊:97年3月12日,口干、目糊、下肢浮肿均见好转,小便渐行,夜寐不宁,大便干,舌红干裂已除,脉弦,继守原法治之。
生川大黄10g 黑丑、白丑(各)9g 木香10g 槟榔12g 青皮、陈皮(各)9g 枳实10g 葶苈子30g 厚朴10g 车前草30g 茯苓30g 猪苓30g 泽泻20g 苏叶、苏梗(各)10g 米仁15g 丹参20g 生白术12g 14帖
三诊:97年4月1日,服用西药降压片血压基本稳定,下肢浮肿退而未净,午后则甚,大便好转,日行1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再拟温阳健脾,治气机利水之剂。
汉防己20g 川椒目9g 葶苈子30g 生川大黄10g 紫苏叶30g 车前草30g 川桂枝10g 米仁15g 猪苓30g 茯苓30g 生白术15g 泽泻20g 丹参15g 生枳实10g 7帖
四诊:97年4月8日,下肢肿已除,大便畅通,血压平稳,脉小弦,脾气渐旺,水湿自散,再拟健脾化水,滑利气机。
五诊:4月1日方加炮附子9g 14帖
【按语】患者长期高血压病,加之高龄体弱,水液运行发生障碍,水湿停滞泛滥而成水肿,人体内正常水液运行,依靠肺气之调,脾气之转输,肾气之开阖,故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乃是水肿形成的关键,临床应用根据病情,可一法独运,也可数法合用,本案为年高体弱,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水湿停滞不行,而成水肿,脾被湿困则运化失司,不能升清降浊而致大便干结,治拟健脾化湿,治阳利水。
案五、病案号:396826 姓名:陆×× 男 67岁
主诉:耳鸣耳聋2年
初诊:98年9月3日
现病史:不明原因耳鸣耳聋2年,近3月伴小便时有失禁,尿后余沥,腰酸肢冷,有糖尿病病史一年,目前血糖正常范围。
检查:神欠清,反应迟钝
舌象:舌淡红 苔薄白 脉象:脉细
实验室检查:尿Rt㈠
辨证分析: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
治则治法:治拟补肾摄尿
药方:自拟方如下
生地、熟地(各)10g 山楂10g 淮山药15g 丹皮10g 泽泻15g 茯苓20g 桂枝9g 炮附子10g 益智仁10g 五味子9g 桑螵蛸15g 车前子10g 7帖
中医诊断:癃闭(肾气不足)
西医诊断:尿失禁
医嘱:适当户外活动,调整情绪
二诊:98年9月9日,尿失禁之状见减,大便欠爽仍有之,拟方补肾益气,通关开涩,原方改用米仁加知母10g 黄柏10g 荔枝核10g 蚕茧8只 14帖。
三诊:98年9月23日,尿失禁之状时有反复、多涕,舌淡红,脉弦,再守原方治之。
生地、熟地(各)10g 补骨脂10g 益智仁10g 诃子10g 桑螵蛸10g 蚕茧10g 当归10g 升麻9g 黄芪30g 菟丝子10g 覆盆子10g 金缨子10g 7帖
四诊:98年9月30日,近周尿失禁及余沥未发,大便时稀时干,四肢有冷感,舌淡脉细,拟再补肾通关,温补摄纳,两顾之属。
肉桂5g 知母10g 黄柏10g 淮山药30g 桑螵蛸30g 菟丝子30g 五味子5g 黄芪30g 生地10g 熟地10g 熟女贞15g 益智仁g 升麻10g 苁蓉10g 14帖
【按语】该病例姚老认为是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司,固摄无效致尿失禁和时有小便余沥之状,阳气虚衰,不能上荣于面,致枯槁,故治疗上以温肾摄纳为主,随症加减,同时又每当顾及热性药物伤阴一面,纵然无明显伤阴的症状,也每在治肾阳药中适量加入滋阴清热之品,以防伤阴。
案六、病案号:43857 姓名:梁×× 女 64岁
主诉:胸痛心悸时作半年
初诊:98年9月2日
现病史:近半年活动后时有胸闷心悸,外院EKG示:左心肥大、心肌劳损缺血史,伴有室性早搏、心悸、胸闷痛,寐欠佳。
检查:神清,面色红润,两下肢无水肿
舌象:舌红少苔 脉象:脉弦细结代
实验室检查:EKG示:左心室肥大伴劳损,室性早搏
辨证分析:心阴不足,心气亏损,气不疏血,血瘀阻阳而不行,胸痹气滞,瘀阻之象。
治则治法:治拟益气养阴,活血理气
药方:自拟方如下
北沙参10g 麦冬10g 紫丹参20g 瓜蒌皮12g 炒薤白5g 淮山药30g 枳壳12g 青皮、陈皮(各)9g 炙甘草9g 大红枣20g 广郁金10g 炙远志9g 合欢花10g 14帖
中医诊断:胸痛心悸(气阴两虚)
西医诊断:冠心病
医嘱:稳定情绪,低盐低糖饮食
二诊:99年9月9日,胸痛亦愈,胸闷已舒,心悸偶有, 寐转好,二便如常.脉细弦,舌红苔薄白,心电图检查已恢复正常,气血疏通,阴阳已复,再拟前法治之以善后。
原方去远志9 加柏子仁、枣仁(各)15g 14帖
【按语】姚老认为冠心病,凡见脉结代,总有气血不利之处,尽属真全血虚象而无气滞血瘀之进,也须在方中适当加入行气活血之品,故本例在养心阴方中加入行气活血青陈皮,枳壳、丹参即有此含义。
案七、病案号:438570 姓名:凌×× 女 81岁
主诉:胸闷心悸一周
初诊:98年6月5日
现病史:面色不华,肢体有冷感,素有冠心病伴早搏史,近周胸憋闷,食入更甚,下肢浮肿、肢冷、小便少,大便干结,有心衰趋势。
检查:面色不华,两下肢水肿
舌象:舌淡红 脉象:脉沉细微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左心室伴劳损,室性早搏
辨证分析:心阴不振,阴霾痰泄弥漫,年迈病重,须防突变
治则治法:治以理湿化瘀
药方:仿丹参饮出入:
紫丹参20g 潞党参15g 丹参片15g 泽泻15g 川桂枝4.5g 炙甘草9g 赤芍12g 金瓜蒌12g 生枳壳15g 薤白头4.5g 香附子10g 车前草30g 苏子10g 苏梗10g 冬瓜皮12g 猪苓、茯苓(各)15g 7帖
中医诊断:心悸怔忡(痰湿瘀阻)
西医诊断:冠心病、早搏
医嘱:低盐低脂肪饮食
二诊:98年6月12日,左胸憋闷,下肢浮肿已见好转,近日感头晕手麻、发抖、小便渐增,舌淡红, 脉沉细结代,心阳渐增,仍守前法出入。
前方改桂枝9g 加生白术12g 7帖
三诊:98年6月19日,左胸憋闷感未发,下肢浮肿已除,肢体转温,大便通畅,舌淡,脉细结代,心阳损伤渐复,脾肾血气见畅。
四诊:6月12日方加瓜蒌皮12g 枳实9g 7帖
【按语】冠心、心衰,病情危重,姚老认为温阳利水当务之急,冠心病为本虚标实,阴霾弥漫而心胸疼痛,源有心阳不振,不振其心阴,阴霾安散,故本例温阳利水之品合用,重用温阳药益气药,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散矣。
案八、病案号:854307 姓名:倪×× 女 68岁
主诉:下肢萎软无力半年
初诊:97年10月24日
现病史:半年来,无诱因,两下肢萎软、乏力伴肢体怕冷,精神萎靡不振,近日夜寐梦纷纷,神经紧张,大便常秘结。
检查:两下肢肌力Ⅲ°,NS㈠
舌象:舌体胖质红,苔厚腻 脉象:脉细弦
实验室检查:血清钾、钠、氯、钙等测定无特殊异常,脑CT及功能检查无异常。
辨证分析:气阴不足,筋骨失济,脾虚则难温煦肢体,肾主骨,肝主筋,肝肾精血虚亏,髓海失充,成痿
治则治法:治拟益肾固精,养肝温脾、益气、通利管脉之属
药方:自拟方如下
生地、熟地(各)10g 鹿角片10g 黄芪30g 丹参15g 党参15g 桂枝10g 枸杞子10g 巴戟10g 炙甘草4.5g 当归10g 首乌12g 骨碎补10g 7帖
中医诊断:萎甓(肝肾亏虚型)
西医诊断:侧束硬化症
医嘱:加强功能锻炼
二诊:97年10月31日,症情好转,稍感头重脚轻,臂膝部有沉重感,舌淡红,气血阴阳待充,舌脉见通,仍守法出入
原方加枳壳10g 7帖
三诊:97年11月7日,精神转振,寐佳,大便通畅,下肢走路有力,无冷感,舌淡,脉沉,守法再进,续予调治。
生地10g 熟地10g 黄芪15g 党参12g 当归10g 枳壳10g 青皮10g 枳实10g 狗脊10g 补骨脂10g 骨碎补10g 炙甘草6g 泽泻12g 红花4.5g 7帖
【按语】 本证为肝肾精亏,髓海失充,成痿趸,姚老认为在治疗上除当用补肾壮骨外,不忘健脾治气药的应用,病复后期,可用气血有形之品,诸鹿角片之类,必可收效。
案九、病案号:463837 姓名:张×× 女 73岁
主诉:两手臂酸痛伴发麻半月
初诊:98年6月10日
现病史:近半月无诱因时感手臂酸痛,伴手指发麻,稍有抽搐,口干易怒。
检查:BP:150/80mmHg,两手平举有颤抖
舌象:舌红少津 脉象:脉弦小
辨证分析: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挟痰阻络
治则治法:治拟益肾补肝,清热通络
药方:自拟方如下
豨签草30g 小蓟30g 夏枯草10g 紫丹参20g 赤芍10g 桃仁10g 川芎10g 桑白皮15g 桑寄生15g 川牛膝10g 龙骨30g 牡蛎30g 7帖
中医诊断:手麻抽搐(肝肾阴虚)
西医诊断:帕金森病早期
医嘱:稳定情绪,功能锻炼
二诊:98年6月17日,手背酸痛,手指发麻抽搐已减轻,舌转淡红,脉弦,再守原方。
原方加葛根12g 7帖
三诊:98年6月24日,手麻手背酸痛均消除,手指抽搐偶有发生,舌淡、脉弦,肝肾阴损已复,痰热亦得已平化,读原方调治,以观善后。
生地、熟地(各)10g 豨签草30g 葛根15g 枳实10g 青皮10g 当归10g 全瓜娄12g 赤芍15g 紫丹参15g 牛膝10g 芡实9g 桑寄生15g 7帖
【按语】本例由肝肾阴虚,风阳挟痰,瘀阻脉络, 而发病,故姚老主张在平肝熄风治疗同时,不忘顾及阴液,适当加用活血通络之品。
案十、病案号:389241 姓名:沈×× 女 72岁
主诉:眩晕时作1周
初诊:97年7月15日
现病史:近周眩晕频作,腰背酸痛,双目睁不开,心烦、失眠、口干伴耳鸣。
检查:面潮红,BP:130/80mmHg
舌象:舌尖红 脉象: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尿Rt㈠ 血脂无异常
辨证分析:肾亏髓空,风阳内动
治则治法:上扰清窍,治拟益肾平肝,熄风开窍
药方:自拟方如下
桑叶10g 杭菊花10g 升麻6g 天麻12g 麻黄3g 川芎10g 稆豆衣10g 刺蒺藜12g 紫丹参15g 灵磁石先30g 龙齿30g 炒枣仁20g 茯苓20g 炙甘草4.5g 7帖
中医诊断:顽固性眩晕(阴虚阳亢)
西医诊断:脑A硬化
医嘱:劳逸结合,调整情绪
二诊:97年5月22日,头晕已减,腰背酸痛已除,双目能睁开,寐渐佳,耳鸣减轻,舌淡红,脉细,髓海渐充,风阳得平,再守前法续进,2天前脑XT示:“无特殊异常,为老年脑”。
枸杞子12g 杭菊花10g 石决明(先)30g 牛膝10g 白芍15g 丹皮10g 泽泻15g 蔓荆子10g 炙甘草4.5g 葛根12g 合欢皮15g 炒枣仁20g 天麻12g 生地12g 14帖
三诊:97年6月6日,头晕虽未除,但程度已大减,能操持日常家务,舌红脉弦,守法继服二周,以图巩固。
【按语】眩晕一证,历代之家有“无虚不作眩” “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等说,各持其是,临床不可拘于一家之见,本例眩晕源由肾虚髓空,风阳内动致故,方中投用补肾填精,平肝潜阳之品。
案十一、病案号:245672 姓名:唐×× 女 66岁
主诉:喉中有异常感2年,加重2周
初诊:97年5月7日
现病史:2年来无诱因自感喉头有结块 “咽之不下, 吐之不出”,经常吐口水,吞食无障碍,曾在口腔科检查无病变,情绪易紧张。
检查:神清,情绪激动,咽㈠,曾在口腔科检查无病变,情绪勿紧张。
舌象:舌淡苔腻 脉象:脉细滑
实验室检查:食道吞钡检查:无异常
辨证分析:情志忧郁,肝郁气滞,湿遏痰瘀阻遏食道
治则治法:治拟调气疏肝,化痰渗湿
药方:自拟方如下
桑叶10g 杭菊花10g 潞党参10g 白术10g 当归10g 茯苓15g 炙甘草9g 香附15g 六一散(包)10g 姜半夏10g 天麻10g 枸桔李10g 绿萼梅10g 淮山药30g 黄连10g 延胡索10g 7帖
中医诊断:梅核气(郁证肝郁气滞)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医嘱:稳定情绪,适当锻炼
二诊:97年5月14日,药后喉中有异物感仍存,但时吐涎沫消除,苔薄白脉细代滑,气机调畅,水湿渐散,再守原法出入。
原方加川芎10g 红花3g 7帖
三诊:97年5月21日,喉中有异物感明显减轻,精神转正,苔薄白,脉细,痰气渐散,续用上方再进7剂,以图巩固疗效。
【按语】郁证初起,总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证治汇补·郁证》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同流,法当顺气为先”,因此,姚老认为疏通气机为治郁证总的法则,早期疏通气机对于防止病情的发展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时,又应明辨虚实,实证以疏肝理气为主,虚证则以益气养血扶正为法。
案十二、病案号:626532 姓名:王×× 女 55岁
主诉:情绪急躁,轰热汗出2月
初诊:97年5月5日
现病史: 96年(54岁)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轰热汗出,97年3月开始病情加重,汗出增多,服药无效,近周晨起面目浮肿,心烦易怒,入睡易醒
检查:面潮红
舌象:舌少津 脉象:脉细带数
实验室检查:Rt㈠ EKG无异常
辨证分析:气阴两虚,阴阳逆乱,脏气失调之象
治则治法:治拟益气养阴,调和肝肾,敛阴镇摄法
药方:甘麦大枣加味
生地、熟地(各)15g 黄芪30g 当归20g 准山药40g 地骨皮15g 粉丹皮12g 山茱萸肉10g 龙骨30g 牡蛎30g 炙甘草9g 红枣15g 青蒿10g 知母10g 百合10g 茯苓20g 糯稻根40g 7帖
中医诊断:虚劳(气阴二虚)
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医嘱:稳定情绪,低盐饮食
二诊:97年5月12日,药后汗出明显减少,但仍有面部轰热阵阵,气阴转正,汗泄见少,再拟前方进入。
原方加五味子10g 夏枯草10g 生小蓟30g 7帖
三诊:97年5月19日,汗出仍有,但量少,面部轰热感消除,舌体润,脉数,益气养阴之剂中,酌加用清热之品,以图进一步巩固。
1、 生地、熟地(各)12g 知母、黄柏(各)10g 龟板包10g 龙骨、牡蛎(先)(各)30g 红枣10g 淮山药30g 青蒿10g 白蒺黎10g 五味子10g 桑白皮15g 百合10g 炙甘草9g 磁石(先)30g 地骨皮20g 7帖
2、 桑枝、桑椹子、五倍子(各)30g 煎汤外用浸脚 7帖
【按语】患者为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汗出较多,伴有交感神经兴奋之象,属于气阴两虚,阴阳逆乱,脏腑失调之侯,姚老主张对于这类病例当以益气养阴,调和肝肾,敛阴镇摄法,治疗后期加用固摄草药煎水浸泡脚,能起到痊愈的目的。
案十三、病案号:100311 姓名:王×× 男 68岁
主诉:半身不遂伴肢体抖动半年
初诊:97年5月12日
现病史:老年12月8日“卒中”右侧半身不遂,手脚经常抽搐,伴肢体麻木,疼痛,步履不稳。
检查:右侧肢体肌力Ⅳ°,步履不稳,BP:145/95mmHg,
舌象:舌质红 苔黄腻 脉象:脉细滑而涩
实验室检查:脑CT示:左侧缺血灶1×2CM脑梗
辨证分析:心肝火旺,气滞血瘀,络脉瘀结
治则治法:治拟补肾益气 活血化瘀,通络之属
药方:自拟方如下
生地、熟地(各)10g 鸡血藤15g 黄芪30g 紫丹参30g 海藻12g 泽兰12g 桃仁12g 川芎12g 生小蓟30g 生槐米15g 红花6g 地龙10g 牛膝10g 豨签草30g 天麻12g 7帖
中医诊断:卒中(气血两虚)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
医嘱:积极肢体功能锻炼,低盐饮食
二诊:97年5月19日,足手抽搐伴麻木疼痛略有减轻,步履稳健,舌质红,苔黄腻,血瘀未化,络脉未通,再拟补气活血,益肾通络法。
紫丹参30g 黄芪30g 鸡血藤15g 豨签草30g 粉葛根15g 赤芍15g 红花9g 川芎12g 炒枳壳10g 牛膝10g 伸筋草15g 桃仁10g 补骨脂10g 骨碎补10g 甘草4.5g 焦山楂15g 益智仁10g 7帖
三诊:97年5月26日,手足抽搐已除,偶有麻木感,舌红苔黄腻,脉滑,再拟补气活血,益肾通络法。
紫丹参30g 黄芪30g 夏枯草15g 赤芍12g 蝉衣9g 姜黄10g 粉葛根12g 苍术、白术(各)9g 粉丹皮10g 茯苓15g 青龙齿(先)30g 青防风10g 川芎10g 豨签草30g 生槐米15g 麦芽15g 7帖
【按语】中风一证,有真中风、类中风之别, 本例患者神志清楚,双上下肢时有麻木抖动,走路不稳知其中经络,从其兼证见舌质红,苔黄腻,知其风阳风动挟痰热上扰清空,凡窜经络为患,故以补气活血,益肾通络为治而收功。
案十四、病案号:567326 姓名:薛×× 女 67岁
主诉:反复咳嗽、咯痰二月
初诊:97年3月19日
现病史:春节后感冒未净,咳嗽阵作,咯痰不畅,咽干舌燥,皮肤瘙痒。
检查:两肺呼吸音粗
舌象:舌红少苔 脉象:脉细滑
实验室检查:X线示:两肺纹理增深模糊
辨证分析:痰热壅肺,宣肃无权
治则治法:治拟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药方:以清金化痰汤出入
白藓皮15g 荆芥、防风(各)10g 姜黄10g 苏子、苏梗(各)10g 薄荷(后入)6g 地骨皮10g 青蒿9g 嫩白前10g 粉丹皮10g 赤、白芍(各)10g 姜半夏10g 陈胆星10g 枇杷叶10g 陈皮4.5g 7帖
中医诊断:咳嗽(痰热阻肺)
西医诊断:气管炎
医嘱:忌鱼腥虾、蟹,避风寒
二诊:97年3月26日,服上药后,咳嗽减少,痰易咯,皮肤搔痒止,舌红苔薄,脉细滑,热得清乃痰未化,再拟养阴化痰之品。
蜜炙马兜铃10g 百部10g 白前15g 茯苓12g 款冬花12g 鱼腥草30g 桑白皮10g 杏仁10g 枇杷叶10g 北丹参10g 姜半夏10g 陈皮9g 茯苓15g 炙甘草5g 7帖
三诊:97年4月1日,咳嗽咯白痰仅在晨起时偶有,苔脉如前,再拟化痰镇咳调治。
原方去马兜铃10g 百部10g 加款冬15g 鹿含草20g 枸杞子10g 7帖
【按语】本病为痰热恋肺,肺气不足,日久伤阴之象, 故见咯痰不畅,血虚生风,见有皮肤瘙痒,连服二周宣肺化痰,清热养阴之品而取效,患者前后共服药21帖,症状全部消失。
案十五、病案号:646856 姓名:徐×× 女 50岁
主诉:两膝髋关节疼痛10年,加重1年
初诊:98年8月5日
现病史:每至夏令季节,两膝髋关节疼痛已有10多年,1年多来发作较剧,不耐寒冷喜暖,痛甚影响肢体活动,月经正常,大便每日1次,欠爽顺,面部有红斑。
检查:膝髋关节局部无红肿畸形
舌象:舌淡苔白 脉象:脉细濡
实验室检查:X摄片:两膝及髋关节无异常
辨证分析:风湿热瘀阻,湿热偏重
治则治法:以祛风化湿,清热通络法
药方:自拟方如下:
苍术、白术(各)9g 生石膏(先)30g 炮附子(包)10g 桂枝10g 杭白芍15g 知母10g 威灵仙10g 桑枝15g 甘草4.5g 秦艽10g 防风、防己(各)10g 细辛3g 瓜蒌15g 枳实9g 14帖
中医诊断:痹证(湿热瘀阻)
西医诊断:老年性骨关节病
医嘱:避寒凉,重保暖
二诊: 98年8月19日,关节肿痛减而未止,红热渐退,耳鸣脚软,舌淡脉细濡,大便秘结,风湿热得减,腑气未通,再拟前法出入。
苍术、白术(各)10g 生石膏30g 知母12g 川桂枝10g 杭白菊15g 炙甘草9g 当归10g 全瓜蒌12g 生枳实10g 桑椹子12g 桑枝15g 伸筋草10g 炮附子10g 14帖
三诊:98年8月24日,两膝关节隐痛、髋关节痛已除,舌红 ,脉滑,风湿日久稽,日渐清化,阴血稍有不足,再拟祛风化湿,清热养阳之品,以图巩固。
全瓜蒌15g 生枳实12g 桑椹子15g 苍术、白术(各)12g 玄参15g 赤、白芍(各)20g 炮附子9g 牛膝10g 当归10g 细辛4.5g 威灵仙12g 伸筋草30g 14帖
【按语】《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其风气肿者,为行痰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结合临床,姚老认为风寒湿三气很难截然分开,只是偏胜而已,故临床上治痹证,关键在分清寒、热二类,然后再分偏胜。关于痹证活血药之应用,姚老认为,早期不必多用,肿明显者可用一、二味以活血消肿,后期多用活血药,鉴于痹证日久而虚者,当加补肝肾之品。
案十六、病案号:623522 姓名:杨×× 男 46岁
主诉:胸闷心悸时作11月加重2周
初诊:98年9月16日
现病史:去年十月份上感2周后,开始胸闷心悸,X胸透㈠,EKG示:频发室早,外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室早、心功能Ⅱ,近日胸闷心悸加重,伴口干苦、头晕乏力,手足麻木,形寒肢冷。
检查:HR78次/分 早搏6次/分 两肺㈠
舌象:舌燥苔腻 脉象:脉沉细涩
实验室检查:EKG:室性早搏
辨证分析:胸阳不足,气滞血瘀,湿遏热伏之象
治则治法:治拟益气活血,通阳宁心
药方:自拟方如下:
紫丹参20g 当归10g 生地、熟地(各)10g 失笑散(包)10g 苦参片15g 柴胡9g 瓜蒌皮12g 桂枝5g 薤白头6g 紫石英(先)20g 桃仁10g 淮山药30g 炙甘草9g 麦冬10g 红枣10g 7帖
中医诊断:心悸怔忡(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医嘱:注意营养和休息
二诊:98年9月23日,胸痛心悸已减,头晕乏力仍有、寐易醒,舌红苔薄,脉沉细涩,胸痛阵作,再宗前法出入。
川桂枝9g 瓜蒌皮12g 菖蒲10g 远志4.5g 枣仁10g 茯苓15g 香附10g 薤白头6g 紫丹参20g 参三七10g 失笑散(包)10g 麦冬10g 桃仁10g 半夏10g 淮山药30g 紫石英30g 7帖
三诊:98年9月30日,胸闷已除,心悸心慌也愈,口干苦好转,精神好转,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心阳已振,络脉通畅,再拟温阳通络,补气养心以善后。
原方去淮山药 紫石英 加太子参15g 苦参片15g 7帖
【按语】姚老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后期,以胸阳不足为主,当以温通心阳为主,随症加减,同时不忘补气活血,早搏频繁者,当以治早搏为主,温通心阳姚老喜用桂枝、紫石英、苦参片等药,有瘀血者可据情选入失笑散等方,姚老还认为,凡见结代脉总有气血不利之处,尽无其全血虚象,而无气滞血瘀之症,也须在方中适当加入行气活血之品。
案十七、病案号:862269 姓名:杨×× 女 64岁
主诉:心前区疼痛1年
初诊:97年3月26日
现病史:心口疼痛阵发已1年多,多在疲劳、烦心时加重和诱发,原有高血压病十多年未发,伴头晕、耳鸣、口干、肢软。
检查:BP:150/80mmHg,HR 78次/分 律齐
舌象:舌光剥 脉象: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EKG示:无异常,胸片:心肺无异常
辨证分析:心肾阴虚,筋脉失养,下肢脉络瘀滞之象
治则治法:治拟补肾摄纳,活血通络
药方:自拟方如下:
天麻12g 秦艽10g 防风、防己(各)10g 黄连4g 钩藤后入15g 补骨脂10g 吴茱萸4.5g 当归10g 柴胡4.5g 知母10g 杜仲12g 川续断10g 海风藤15g 桂枝4.5g 白芍10g 7帖
中医诊断:心悸胸痹(阴虚瘀阻型)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医嘱:避免劳累,稳定情绪
二诊:97年4月2日,胸口疼痛已除,左手麻木,伴左脚时有抽搐,夜寐尿多,再拟补肾摄纳之品。
天冬、麦冬(各)10g 天麻12g 秦艽10g 吴茱萸5g 姜黄连4.5g 鸡血藤12g 桂枝4.5g 白芍15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0g 补骨脂10g 骨碎补10g 炙甘草4.5g 山茱萸肉10g 7帖
三诊: 97年4月9日,手麻足抽搐稍减,胸口痛已除,口干引饮,舌红而裂,心烦易怒,毓阴补肝,和胃生津,以调理善后。
生地、熟地(各)10g 枸杞子10g 当归10g 麦冬10g 吴茱萸6g 姜黄连4.5g 苏梗10g 杭白芍15g 炙甘草4.5g 淮山药15g 党参12g 白术10g 香附10g 7帖
【按语】“心痹者,脉不通”,但就心病之本质而言,《金匮》曰“阳微阴强,即胸痹而痛”姚老结合临床认为,病本虚而标实,本虚者可阴虚,可阳虚,然以阳虚者为多见,由阳微不运则阴乘,阳位而致脉不通,发为痹结而痛,标实者或气滞或血瘀或痰浊壅塞,治疗上姚老认为,宜权衡标本虚实而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