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疑难病多血瘀,活血确能止血
疾病的产生,大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气机不畅,瘀血内停,着而不去,成为疑难之症。特别是一些寒热夹杂、虚实互见低热留恶者,非痰即瘀。攻之无效,补之无益,只有疏其气血,使气血条达,才能奏效。病之初起,病位在气,久病不愈则入络,故认为久病多瘀。气为血之帅,正气不足,推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瘀阻脉内;寒积日久,寒凝气滞;血热煎熬,凝津成痰,熬血成瘀;气滞、痰湿积于体内,经脉气血运行受阻,也可形成瘀血。总之,瘀血可见于多种疾病中,那么,耳鼻喉科中,活血化瘀的运用也很广泛。
1、慢性咽炎:往往咽部不适,症状不一,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局部表现为咽粘膜色暗红,咽后壁小瘰增生、暗红,呈串珠状,血管扩张如红丝赤缕,舌下脉迂曲,此为余邪滞留或气血痰湿郁滞日久,血脉瘀结,痹阻而成。处方中加丹参、丹皮、当归、川芎等,常用血府逐瘀汤。
2、会厌或咽关红肿不退:临床常见一些急性会厌炎或扁桃体周围炎,经抗生素、激素治疗后,发热、疼痛虽已控制,但局部形成僵块,再按原法治疗难以消退,此为邪热侵袭,直犯咽喉,经脉受阻,气血凝滞于会厌或咽关,用血府逐瘀汤治之,使血行瘀去,邪热得清而病去,单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则瘀不去、结难散、病难愈。
3、鼻衄:鼻出血,在用止血药的同时,宜适当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出血之后,离经之血成为瘀血,瘀血滞于脉中,血液不行常道而溢出脉外,加重出血,故选用活血止血,使止血不留瘀,就能加速止血,提高疗效。
4、过敏性鼻炎:此病病程日久,反复发作,久病入络,表现为鼻塞甚、鼻粘膜色紫、肿胀明显时,也应加入活血化瘀药。一般认为发作时多风盛为患,“治风先治血,血和风自灭”,加用丹皮、红花等,有助于控制症状。
5、耳鸣耳聋: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耳窍受阻,或正气不足,血行不畅,耳窍失养,致耳鸣耳聋渐发,久久不愈,生气、发怒、劳累后加重,前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后者可用益气聪明汤加减。
6、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日久不愈,涕不多,头胀头痛,鼻粘膜暗红色、肥厚,表面呈桑椹样,麻黄素收敛效果不佳,此为邪毒久留鼻窍,阻于鼻窍脉络,气血不畅,可选用当归芍药汤或通窍活血汤加减,及三七粉吞服。
7、声带充血、肥厚,声带粘膜下出血:由于邪热滞留,肺胃积热,或用声不当,损伤血络,导致声带脉络瘀滞,可在辨证方中加入血余炭、丹皮、丹参等。
8、颈部肿块:有的炎性肿块,抗炎治疗后疼痛消,但局部形成僵块不消,多为气郁化火,气血瘀阻,凝聚不散。治疗用活血化瘀散结以助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