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节 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表现为眼内压增高、视神经和视功能损害的眼病。
眼球的前房和后房充满着一种稀薄的液体,即房水。正常情况下,房水在后房产生,通过瞳孔进入前房,然后经过外引流通道出眼。如果这种循环途径受阻(通常受阻部位位于前房外引流通道),眼压即可增加。
正常房水循环
青光眼的病因尚不清楚,但部分青光眼有家族性。如果外引流通道是开放的,称为开角型青光眼;如果外引流通道被虹膜阻塞,则称为闭角型青光眼。
眼科医生或验光师采用一种简单的无痛性方法测定眼内压。一般压力大于22mmHg表示眼内压增高。也有少数病例眼压在正常范围也发生了青光眼,有时需多次检查眼内压或长期观察才能确诊青光眼。检眼镜(一种检查眼底的仪器)检查可能发现青光眼引起的视神经改变。有时医生采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观察前房和外引流通道,即前房角镜检查。
青光眼可引起周边视野缺失或在视野中出现暗点。为了发现有无暗点,医生让受检者注视正前方的一个点,以检查受检者能否看见视野其他部位出现的光点(视野检查),视野可采用视野屏和视标进行检查,也可采用自动闪现光点的计算机视野计检查。
开角型青光眼
在开角型青光眼,前房房水外流减慢,眼压逐渐增高,并引起视神经损害和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视野缺失多开始于周边部,如果不治疗,缺失可发展到整个视野,最终引起失明。开角型青光眼几乎都是双眼性。
开角型青光眼是西方国家最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本病多发生于35岁以上,但偶也可发生于儿童。开角型青光眼有家族趋向,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和近视眼。与白种人相比,黑种人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更高,且病情更严重。
【症状和诊断】
本病早期,除眼压增高外,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周边视野缩小,轻度头痛,以及一些不明确的视觉症状,如看电灯周围有晕圈或暗适应能力变差。最后视野极度缩小,形成管状视野,患者注视正前方时,周围物体均看不见。
开角型青光眼在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以前,可无任何症状。眼压可作为诊断指标之一,因此常规眼科检查应包括眼压测量。
【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如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一旦视功能已遭受损害,治疗只能防止进一步发展,已受损害的视功能一般都不能完全恢复。
滴用抗青光眼眼药水通常可控制开角型青光眼,常用首选药物为β阻滞剂,如噻吗心胺、贝特舒等。β阻滞剂可减少房水产生。匹罗卡品可缩小瞳孔,增加房水外引流,也有助于降低眼压。其他抗青光眼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匹福林、卡巴胆碱等,也可增加房水外流或抑制房水产生。碳酸酐酶抑制剂,如醋氮酰胺片剂或眼药水也可降低眼压。
如果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或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则可考虑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增加房水外引流。
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可引起急性发作性眼压升高,单眼发作多见。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前房角一般较正常人窄。任何可引起瞳孔扩大的因素,如光线太暗,使用扩瞳药物,使用某些口服药或注射药,都可以导致虹膜阻塞房水外引流通道,导致眼内压突发性增高。
【症状】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可产生明显的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灯光周围有彩虹圈,眼痛和头痛。这些症状可持续数小时。急性发作除可引起视力迅速下降,严重眼痛外,也常伴有恶心、呕吐,有时还可能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此外,眼睑水肿、眼充血、流泪、瞳孔扩大及对光反射消失也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常见表现。
虽然在治疗后大多数症状可消失,但本病仍可再次发作,每一次发作都将加重视力损害。
【治疗】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可联合使用数种药物以快速降低眼压。口服甘油盐水可降低眼压,终止发作。在发作早期,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如醋氮酰胺,也有助于控制发作。匹罗卡品可缩小瞳孔,牵拉虹膜,使外引流通道开放。此外,β阻滞剂也可控制眼压。在发作控制后,通常需继续滴用缩瞳眼药水和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维持眼压。对严重病例,可静脉滴注甘露醇降压。
激光虹膜造孔,可建立引流通道,有助于预防进一步发作,这种治疗常常是根治性的。如果激光治疗不能解决问题,则可采用手术在虹膜上切孔。虽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为单眼发作,如果另一眼也为窄房角,则双眼均应给予治疗。
继发性青光眼
感染、炎症、肿瘤、膨胀期白内障,或其他任何可阻碍房水外引流的眼病,均可能导致继发性青光眼。炎性疾病,如葡萄膜炎,是继发性青光眼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常见原因为视网膜静脉栓塞、眼外伤、眼手术以及眼内出血。此外,某些药物,如激素也可增高眼压。
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取决于病因。例如,若继发性青光眼为炎症所致,治疗一般包括皮质类固醇控制炎症,扩瞳药保持散瞳。有些继发性青光眼需要手术治疗。